老了你就知道:离你最近的子女,决定你晚年的福气

时间:2024-06-27 02:54:07来源:深圳市喝茶预约 作者:百科



作者:洞见muye

年老最大的老知酸,是道离的女的福成了空巢守望者。

01

前段时间,最近凤凰网采访了一位85岁的决定退休校长,在网上引起了热议。晚年



老人因为半身不遂住在养老院里,老知日常生活起居都是道离的女的福由老伴照顾。

前来探望她最多的最近人,不是决定孩子,而是晚年她曾经教过的学生。

她的老知儿子移民国外,名义上是道离的女的福儿子,实际上什么都不管。最近

有老人调侃说:生儿育女一辈子,决定儿女有出息,晚年去了国外,等于没有生;儿女去了大城市,等于生了半个;留在身边的,虽然穷一点,但起码有个依靠。

父母都希望儿女成才,飞上枝头,飞黄腾达。

但孩子们大了,飞得越远,父母晚年就越孤独。

纪录片《生机无限》里,88岁老人高建勋深夜摔倒,独自到医院就诊。



从分诊台到诊室短短几十步的距离,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了很久,最后还是在医护人员搀扶下完成的。

医生怀疑老人是脑梗前兆,建议拍个片子,老人回了一句话,让人觉得无比心酸:我凑合活着就行了,不用查了。

最后在医生的坚持下,老人才接受了拍片的建议。

可出了诊室的老人又是一脸茫然和无助,站在门口不知该去哪缴费。

好在遇到了一个热心的年轻人,不仅帮他缴了费,还带他去拍了片子。

老人有三个女儿,年轻的时候,他和老伴儿省吃俭用,把女儿们都送到国外读书。

毕业以后,三个女儿都没有选择回国,都定居澳洲。

老伴去世以后,高大爷就独自生活,女儿们都极少回来看他。





网上流传着一个当代“孝道”金字塔:

老家工作的孩子,一等孝子;

本省省会工作的孩子,二等孝子;

一线城市工作的孩子,三等孝子;

国外工作的孩子,可能是骄傲,但不是孝子。

人到晚年,你就会发现,把孩子养得有出息的代价,就是没有人承欢膝下。

优秀的孩子,注定是要高飞的。

往后的日子,你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,相聚的时光会越来越短,儿女尽孝的可能性也不大。

02

之前,一对老年夫妻深夜就诊的视频,冲上了热搜。

老伴深夜突发昏迷,83岁的庞德升老人,独自一人将她送进急诊室。

看着意识模糊的老伴,以及急诊室滴滴作响的各种仪器,从没经历过这些的庞德升站在人群中,显得特别茫然无措。

当医生询问有没有其他家属时,老人支支吾吾地回答:我孩子都在西安。

原来,老人有3个儿子,只是都在外地,平时他和老伴留在北京相依为命。



有数据调查显示:父母生病时,有七成会自己去医院,两成会在家硬扛,仅有一成会在子女的陪同下前去看病。

如今,大多数子女们漂泊外地,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守在家乡。

所有走出去的孩子,很难走回来,这很残酷,却是现实。

年老最大的酸不是膝下无子,而是子女在,自己却成了空巢的守望者。

湖北72岁的罗奶奶,孩子在广州买了房,离家远,一年就回来一两次。

儿子上次回来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九,离开的时候正好正月初二,在家里的日子还不到三天。

退休前,罗奶奶是名老师,一直都有写日记的习惯。

退休后,发现可以写的东西越来越少,翻开过去一年的日记本,她写得最多的是:今日无事。

在孩子过完年,离开后的一个月里,罗奶奶生病了。

她艰难地在日记本上写了几个字:没什么事,我就先死了。

罗奶奶去世的消息,儿子三天后才知道。

看过这样一句话:人最大的绝望,是在年老无力又命不由己的时候,发现身后空无一人。

人老了,其实对物质的欲望并不是很大,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子女陪伴在侧。

03

作家梁晓声说:自古以来,孝分两种,养口体和养心智,同样重要,缺一不可。

远走他乡的孩子,或许是父母的骄傲,算得上是“养心智”,让父母精神畅快。

但真正能做到“养口体”在父母身边照顾生活起居的,只有平时陪在身边的孩子。

知乎上,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。

读书的时候,她总是比别人慢半拍。

别人一眼就会的题,她得算半天;别人半小时就写完的作业,她得两小时…

上高中的时候,她每天晚上就睡四五个小时,做过的习题集摞起来比自己都高。

尽管她已经很努力了,可成绩就是提不上去,最后只考上了当地的一个专科院校。

同学们都远走高飞,只有她留在父母身边,上了个“没前途”的学校。

再后来,她参加工作,结婚生子,一直都留在当地。

父母年纪大了经常生病,住过好几次院,每次她都跑前跑后,守在身边。

她那些最后留在大城市的同学,有时候父母生病的时候,还会求她帮忙照顾。

一天,爸妈感慨地说:我们算是发现了,远走他乡的孩子是来争光的,留在身边的才是来报恩的。

有人说:人老了,纠结的不再是孩子是否有权有势,最渴望的反而是孩子每周能回家,进门先叫一声爸妈。

当你老了生病了,陪你去医院看病,陪在你身边嘘寒问暖的,只有那个离得近的孩子。

人到晚年,距离你最近的孩子,决定了你晚年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。



作家铁鱼有个朋友叫老陈,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家乡,依靠父亲留下的熬鱼手艺开了一家小饭馆。

生意也算过得去,勉强养活一家老小。

老陈有个姐姐和哥哥,后来都去了外地发展。老陈和父母距离最近,因此父母有什么事情都是他顶着。

父亲脾气不好,在店里总是骂老陈:“太没有出息了。”

老陈挨了骂,心中有气,但仍旧不忍心看父亲跌跌撞撞回家,要搀扶一把。

老陈自己也很无奈,说:“除了熬鱼,我啥都不会。”

父亲痴呆之后,老陈还把店铺关好,专职照顾父亲。

父亲九十多岁才过世,去世前对老陈说了一句话:宝贝,你是个好孩子。

一句话,让老陈哭得稀里哗啦。所有的苦,都值得了。

电视剧《小欢喜》中,黄磊有这样一段台词:

“有一种孩子,上完北大上清华,上完清华上剑桥,当访问学者满世界地跑,各种奖项拿到手软。但是你见他一年也就能一两回,还是隔着手机屏幕见的。
还有一种孩子,他以后就在家旁边上个普通大学,上完后就跟着家旁边找个工作。
等我们以后老了,他就天天来陪着我们唠嗑,推着坐着轮椅的我们去旁边公园散步,带我们吃火锅。”

比起出息的孩子,那些看上去并不成功的子女才是真正给父母报恩的人。

出息的子女给你仰望星空的梦想,普通的子女陪你一起度过平淡幸福的晚年。

不要嫌弃那个离你最近的孩子没出息。

等你老了就会明白,真正能依靠的只有那个“没出息”的孩子。

最后,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故事。

一位邮递员在送报时发现用户主信箱被堵死了,只好敲户主的门。

许久,一位步伐蹒跚的老人打开门说,是我故意堵死的,你以后送报纸时请按门铃,亲手把报纸递给我可以吗?

邮递员说:可以是可以,但这样你不嫌麻烦吗?

老人说:不麻烦,如果哪一天你敲不开门了,就报警吧。我老伴走了,儿子在国外,我不在了都没人知道。

说罢,老人掏出一张纸条递给邮递员说:

“这是我儿子的电话,如果我死了,麻烦你给我儿子打个电话通知他。”

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,我心里非常难受。

无论社会怎样发展,如何转型,愿人们都能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。

点个赞吧,愿家中的老人,安心幸福。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